巴黎第三大學電影研究博士,專門探討從日治時期至今的台灣電影及國家認同;現任職於電影組織「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」,並策劃多個電影節及台灣電影活動,包括法國費索爾亞洲電影節、華沙五味電影節、巴黎「遇見台灣電影」(電影節)等;最近亦為《悲情城市》劇本中法譯本撰寫序。其他文章包括《Le cinéma taiwanais : repenser la marginalité comme centralité》、《自然的內在風景與性別張力:評潘壘《颱風》》及《Exils: de la nostalgie à la reconquête du passé dans le cinéma》。
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畢業;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;電影製片人;歐盟大學委員會伊拉斯謨計劃高級訪問學者。主要研究範疇為歐洲電影史、電影理論與西方當代藝術理論;著有《目光的倫理》(2014)、《迷影文化史》(2010)等;主編《新迷影叢書》(2017);翻譯作品包括《巴迪歐論電影》、《萊昂內往事》、《特寫:阿巴斯和他的電影》等;電影作品《呼吸正常》(2016)入圍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。
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研究助理教授。台大外文系畢業,香港大學音樂學博士,專攻華語電影音樂與聲音。博士論文將「治外法權」、「音樂交換」等概念理論化,從王家衛《花樣年華》出發,連結上海及香港歌唱/歌舞片,獲香港大學「2015-16年度李嘉誠獎」。
電影導演、編劇、作家;出版多部藏漢文小說集,包括《誘惑》(1997)、《死亡的顏色》(2013)、《塔洛》(2016)等,並獲翻譯成英、法、德、日、捷克等文字譯本,獲多個專業文學獎項。2002年,他開始電影編導工作,以拍攝藏語電影為主,代表作品包括《靜靜的嘛呢石》(2005)、《尋找智美更登》(2007)、《老狗》(2011)、《塔洛》(2015)、《撞死了一隻羊》(2018)等,透過深入而細緻的故鄉描述,讓人們對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狀況有新的體驗及認識。作品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、洛迦諾電影節、多倫多電影節等,並先後獲「最佳影片」、「最佳導演」、「最佳編劇」等近40項國內外電影大獎。
影評人、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;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、「CASCADIA」國際女性電影節、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評審;參與編輯書籍《異色經典——邱剛健電影劇本選集》(2018)等。
電郵:info@freshwave.hk
聯絡電話:+852-3565-3135
facebook:freshwavehk
instagram:freshwavehk
地址:九龍觀塘鴻圖道77號潤承大廈3樓
..© 鮮浪潮.版權所有.不得轉載
姓名: * |
電子郵件: * |
Label |
Language |
Username | |
Password | |